当地时间2025年1月13日,美国气象学会(AMS)第105届年会“科技创新助力气象服务发展”边会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美国气象学会(AMS)新任会长David Stensrud、2024届会长Anjuli Bamzai、2023届会长Brad Colman、2022届会长Richard Clark,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出席会议。边会由协会秘书长屈雅主持。
边会现场
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气象学院、暨南大学、华云集团、华风集团、墨迹天气、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企事业单位代表共60余人参加边会,共话气象科技创新发展。
AMS新任会长David Stensrud致辞
David Stensrud在致辞中回顾了AMS悠久的历史和在气象科技领域的深远影响。他表示,气象科技的持续创新是推动全球气象服务和减灾能力提升的核心动力,也是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他高度评价了中国气象科技在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智慧气象等领域的显著进步。他提到,AMS愿意为中美科学家搭建更加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与应用,为全球气象科技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致辞
许小峰会长表示,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不仅是一个汇聚全球气象领域顶尖专家的盛会,更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气象科技交流平台之一。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携手十余家会员单位首次组团参加美国气象学会,并举办主题边会,旨在与国际同行们分享交流这些成果,探讨可能的合作机会,共同促进全球气象服务的发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首席科学家谢元富深入探讨了城市尺度气象监测与预报的重大挑战与机遇。他指出,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气象服务的需求愈发紧迫。针对现有数值预报和数据同化系统在城市尺度分析中存在的分辨率限制、物理过程处理和实时应用等问题,谢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包括多网格数据同化、基于AI的微物理改进以及城市气象预报的多尺度嵌套方法。谢教授还分享了他们在实时观测数据整合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展示了“深圳城市灾害天气实时预报系统”(SURF-10)在10米分辨率下的成功应用。他强调,通过构建集成多源数据的开放平台,优化数据同化和预报模型,推动AI与传统数值预报的深度融合,可以大幅提升城市气象服务能力,为城市灾害预警和低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气象支持。这一研究为全球城市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了全新动力。
谢元富作《城市尺度的预警和预报气象挑战》主题报告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研究员薛麓林博士在报告中分享了用于美国本土水文气候研究、应用和服务的数据集CONUS40及其应用。他提到,CONUS404数据集具备高时空分辨率、物理一致性以及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高保真度表现,已广泛应用于水文建模和极端天气研究。此外,他强调了CONUS404 PGW数据集在研究暖化气候下物理驱动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解决未来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此外,他强调了CONUS404 PGW数据集在研究暖化气候下物理驱动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解决未来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薛麓林作《CONUS404—用于美国本土水文气候研究、应用和服务的数据集》主题报告
AMS会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杨宗良在报告中全面回顾了Noah-MP陆面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多领域应用。他指出,Noah-MP作为独特的陆面模型框架,通过多参数化、多物理和多假设的设计,为环境、水文建模和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Noah-MP模型已应用于WRF、NLDAS、NASA Land Information System等多个顶尖系统。此外,报告特别强调了植物水力学研究和陆地数据同化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如何优化雪覆盖参数化以提升季节性2米温度预测能力,为天气和气候服务提供了新方向。
杨宗良作《Noah-MP 陆面模型:进展、应用及对天气和气候服务的启示》主题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气象学院院长李耀辉深入阐述了航空气象科技的最新进展及其实践应用。他介绍了学院在航空气象教育、科研和服务领域的成就,包括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创新项目如茅台机场低能见度监测预警系统和拉萨机场低空风切变感知技术的实施。这些成果展现了学院在推动航空安全和气象服务领域的卓越贡献,为全球航空气象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技术支持。
李耀辉作《航空气象科技进展及服务应用实践》专题报告
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分享了专题报告《数字时代的气象导航》,深入探讨了气象导航在确保航运安全、提升运营效益和减少碳排放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通过全球监测和精准预警,以及云端导航系统、自动化船舶导航系统和移动导航应用的构建,气象导航正推动航运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为全球航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赵东作《数字化时代的气象导航》专题报告
华风集团全媒体运营中心副主任、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气象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张泰源分享了气象科技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新探索与实践。他介绍到,华风集团凭借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平台,打造覆盖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的健康气象服务体系,推出过敏、血压、热射病等健康指数产品,为公众健康提供精准预警和科学指导,共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防线,助力全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张泰源作《健康气象服务协同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
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黄耀海分享了墨迹天气在渐进式降水预报技术中的创新成果。随着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准确的降水预报服务变得愈加重要。墨迹天气推出的“全球雷达一体化降水服务”,通过8小时历史数据和0到48小时预报的结合,提供精准的降水趋势预测,帮助用户高效决策。该服务融合全球雷达、卫星和数值预报数据,为用户提供实时、精确、连续的降水预报,满足各行各业对降水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黄耀海作《渐进式降水预报探索》专题报告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授、WMO服务委员会气候服务委员会(SERCOM)能力发展专家组核心成员(ET-CDC)钟琦分享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的多数值模式提升强降水预报的精度。她提到了融合多源模式的降水网络(FRNet)通过有效整合全球和小尺度模式的优势,显著提升了降水强度与分布的预测精度。经过实验表明,FRNet在不同降水强度和时效下,表现出优于传统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在50mm以上的强降水预报中具有明显优势,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极端天气预警。
钟琦作《基于多数值模式的深度学习改进强降水预报》专题报告
专家们报告精彩纷呈,引发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包括AMS的几任主席也先后提问,现场氛围热烈。会后,AMS国际事务主席Robert Goldhammer对本次边会的交流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会后与协会人员又进一步做了深入交流。他表示,希望双方强化合作与交流,积极创造条件,踊跃参与双方组织的各类活动,不仅能够为协会成员打开国际视野,助力其掌握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也能让学会会员了解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
年会期间,协会携手多家会员单位亮相AMS展会,得到世界各地的气象专家、学术机构和企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问询。